新聞中心首頁>新聞中心
工業微波的優勢
一、工業微波加熱原理
微波是指頻率在300兆赫茲到300千兆赫茲的電磁波。被加熱介質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極性分子。它在快速變化的高頻電磁場作用下,其極性取向將隨著外電場的變化而變化,造成分子的運動和相互摩擦效應。此時微波場的場能轉化為介質內的熱能,使物料溫度升高,產生熱化和膨化等一系列物化過程而達到微波加熱的目的。通過微波加熱,在生產過程中我們就有微波殺青設備,微波干燥設備,微波殺菌設備等應用于大眾化的工廠生產線設備。
二、工業微波加熱特性
1、選擇性加熱
物質吸收微波的能力,主要由其介質損耗因數來決定。介質損耗因數大的物質對微波的吸收能力就強,相反,介質損耗因數小的物質吸收微波的能力也弱。由于各物質的損耗因數存在差異,微波加熱就表現出選擇性加熱的特點。物質不同,產生的熱效果也不同。水分子屬極性分子,介電常數較大,其介質損耗因數也很大,對微波具有強吸收能力。而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等的介電常數相對較小,其對微波的吸收能力比水小得多。因此,對于食品來說,含水量的多少對微波加熱效果影響很大。
2、 穿透性
微波比其它用于輻射加熱的電磁波,如紅外線、遠紅外線等波長更長,因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。微波透入介質時,由于介質損耗引起的介質溫度的升高,使介質材料內部、外部幾乎同時加熱升溫,形成體熱源狀態,大大縮短了常規加熱中的熱傳導時間,且在條件為介質損耗因數與介質溫度呈負相關關系時,物料內外加熱均勻一致。
3、 熱慣性小
微波對介質材料是瞬時加熱升溫,能耗也很低。另一方面,微波的輸出功率隨時可調,介質溫升可無惰性的隨之改變,不存在“余熱”現象,極有利于自動控制和連續化生產的需要。
4、 高效性
在常規加熱中,設備預熱、輻射熱損失和高溫介質熱損失在總的能耗中占據較大的比例,而微波進行加熱時,介質材料能吸收微波,并轉化為熱能,而設備殼體金屬材料是微波反射型材料,它只能反射而不能吸收微波(或極少吸收微波)
。所以,組成微波加熱設備的熱損失僅占總能耗的極少部分。再加上微波加熱是內部“體熱源”,它并不需要高溫介質來傳熱,因此絕大部分微波能量被介質物料吸收并轉化為升溫所需要的熱量,形成了微波能量利用高效率的特性。與常規電加熱方式相比,它一般可以節電30%~50%。
5、無污染
常規加熱一般采用礦物燃料作為能源,其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被稱為產生“溫室效應”的主要成分 。而微波加熱所用能源為電能,對環境沒有污染。除此之外,微波加熱還具有加熱質量高、營養破壞少、加熱設備緊湊、節省空間等優點。
發布于2018-07-02